| 本文系查爾斯沃思集團首席教育顧問Dr.Gareth Dyke撰寫,中國辦公室翻譯
最近,在查爾斯沃思作者服務的微信學術咨詢群中,一位作者問道:“那些成功的研究人員都有哪些寫作習慣?”
這個問題非常好,因為它沒有放之四海皆準的通用答案??梢钥隙ǖ氖?,對于研究人員而言,成功的標準多種多樣;首先,我們會問“成功的研究人員應具備什么素質?”以及“我們如何衡量成功?”
我認為,很多人都會這樣定義“成功的研究人員”:發(fā)表過多篇論文、獲得過大量贊助資金,并且擁有一個穩(wěn)定且高產的職業(yè)生涯(或者有這方面的潛力)。那么,作為一名論文作者,你該如何最大化自己的效率,從而確保自己盡可能地保持高產出呢?
第一條也許也是最重要的一條建議:盡可能地多寫,寫出你想到的一切。記下你的想法以備用,哪怕是只言片語也無所謂,并且不要扔掉任何東西。我的從業(yè)經歷告訴我,當你重新從事相同或相似的研究主題時,你會發(fā)現,數月前甚至是數年前的文件都非常有幫助。在你的電腦上根據主題或問題類別整理這些文件,或許你也可以考慮使用文件整理軟件(例如excel)來記錄你所寫下的某些特定領域的內容,從而方便你日后查找這些內容。
用任何語言寫出好文章都絕非易事,尤其是你使用非母語的語言撰寫。當你開始寫作,準備在紙上(或者在你的電腦屏幕上)寫下你的想法時,你需要重點記住的是,直接用英語思考和寫作(如果你準備寫的是一篇英語論文的話)要遠比先用其他語言(中文)思考和寫作,再翻譯為英語有效得多。原因在于,你所要傳達的信息以及文章的結構會因翻譯而出現丟失或走樣:我們建議,如果你有信心以英語思考和寫作,你就應該以這種方式撰寫論文,但是如果你不能這么做——如果你感覺自己的書面英語還沒達到這個水平——你可以找一家自己信任的翻譯公司,他們應具備處理該專業(yè)領域技術文檔的經驗。
許多成功的學術研究人員在了解自己所撰寫的論文屬于哪種類型之前,不會開始他們的寫作流程:他們需要搞清自己要向哪家期刊投稿。在我們的研討會和培訓課程中,我們總會指出“目標受眾(=目標期刊)”是你開始寫作之前應該了解的三個關鍵方面之一;其他兩個方面是“文章主旨”和“結構”。
我們先討論上述兩個方面中的第二個方面。在你開始寫作之前,你一定要了解自己需要采用什么樣的文章結構;這無疑是成功學術研究人員必備的一項寫作技能。顯然,你為地方性期刊所撰寫的論文,將明顯有別于你為《自然》、《科學》或其他具有高影響因子的國際期刊所撰寫的論文。
因此,成功研究人員的關鍵寫作技能包括:盡量用英語思考并撰寫你的初稿(如果你的能力不能勝任:找一家信任的翻譯公司對你的文章進行精確翻譯,保證你所要傳達的意思沒有任何缺失),并且在開始寫作前,確保你已經完全了解自己的“文章主旨”、“目標受眾”以及“文章結構”。
成功研究人員喜歡形成自己的學術寫作風格:他們的論文讀起來都有章可循。如果你想為自己的文章加入這種有益的風格,最好的方法是,在你的職業(yè)生涯早期,參考本領域的其他優(yōu)秀論文,來撰寫自己的論文。不要完全照搬(我并沒有鼓勵你那么做),而是以本領域你認為寫得好的某些論文為對象,研究它們的寫作風格和結構;他們使用了哪種題目?他們的摘要采用了什么結構?導言和討論部分如何開頭和結尾?方法部分是怎么寫的?總之都是和風格有關的問題。如果某種風格被國際上的其他同行證明是行之有效的,那么這種風格對你也適用。
確定采用一種對你適用的人稱。在我們舉辦的作者研討會期間,如何解決人稱是最常見的問題之一:“用英語寫論文時我是用被動的第三人稱,還是應該采用主動的第一人稱?這兩種風格我在學術論文中都遇到過。”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話題,實際上也是一個在學術寫作和教學界常被拿來討論的問題。大多數寫作課程會這樣教學員(并且大多數研究人員認為自己也是這樣學的):當撰寫學術研究論文時,最好用被動的第三人稱(例如“an experiment was performed”、“the following methods were used in this study”、“reagents were added to the PCR mix before further cycling was performed” )。的確如此:讀書期間,我也是這樣被教的。然而,目前已有越來越多的文獻機構正在形成這樣一個共識,即,使用主動的第一人稱進行學術寫作能夠更好且更效率地進行交流和吸引讀者。第一人稱的寫作更容易讓讀者緊跟文章思路(“we performed an experiment”、“we used the following methods in this study”、以及“we added reagents to the PCR mix and performed further cycling”),從而獲得更輕松和更愉快的閱讀體驗。
關于這一點,我們還是建議你研究本領域最新出版的某些論文,前提是你認為它們寫得好,并且得到了廣泛引用,然后看看這些論文都使用了哪些人稱。盡可能地在你的論文中使用主動的第一人稱,并且最重要的是,保持風格一致:在撰寫英文學術論文時,非母語人士最容易犯的一個錯誤是在同一篇論文中隨意切換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舉例來說,他們可能會在導言部分,以主動語態(tài)開始寫作(“we did this”、“I did that”),然后又在方法部分采用被動語態(tài)的第三人稱(“a reaction was performed”、“the following chemicals were added to the mixture”)。撰寫論文時,請盡量避免這個問題。
高質量的英語寫作要求采用短句和有限的標點符號。嘗試準確無誤地寫出自己的思路,盡可能多地寫下你的觀點。根據我的經驗,成功的研究人員會盡可能多且頻繁地寫下他們的想法,他們認為這是一項需要重點培養(yǎng)的技能。切記,學術論文是一個積累的過程,你需要有耐心,一點一滴地撰寫你的作品;即使是最成功、最嫻熟的英語母語作者,也不可能坐下來,然后一氣呵成地寫出一篇論文。不過,你可以讓這個過程變得更加簡單,方法是,在心里勾勒出文章結構,然后記下論文的點滴內容,以便你在之后的各個部分再次使用它們。當你準備下筆時,如果你可以坐下來思考這個過程,你就會驚訝的發(fā)現,原來你已經在電腦上用各種形式寫出了這么多(比如)導言或者方法部分的內容。成功的學術論文作者會反復利用、循環(huán)利用并重新編制他們各類資料:以現有資源中的各類基礎要素為依據,撰寫新的論文。
——END——

論文英文潤色 | 論文學術翻譯 | 其他論文發(fā)表服務 | 英文基金申請書語言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