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arlesworth
  • 新聞

3月22日,《自然》雜志發(fā)表評論文章《掠奪性期刊招聘虛假編輯》,揭示了一些被利益熏心的掠奪性期刊是如何無底線的招聘假編輯的內(nèi)幕,文章作者來自波蘭弗羅茨瓦夫大學的Katarzyna Pisanski和她來自英國、德國和波蘭的三位科學家同事,作者精心偽造了自己的身份及研究經(jīng)歷,甚至戲虐的假用 Anna O. Szust的名字,而O szust在波蘭語中的意思是騙子。

 

他們向360本期刊投遞了編輯職位的申請,結果,40本“掠奪性”期刊和8本DOAJ期刊回信表示任命“騙子博士”為編輯,其中四本甚至直接表示任命她為主編。這些期刊往往幾天之內(nèi)便發(fā)出錄用通知,也沒有對她進行審查。

 

關于掠奪性期刊我們之前也已經(jīng)寫過專門的文章介紹過,簡單說,掠奪性期刊就是以賺取作者版面費為生,卻不向作者提供相應的出版權益,這些期刊缺乏科學的嚴謹性,甚至有些此類期刊取與有影響力期刊相似的名字來迷惑作者。

 

近年來,掠奪性期刊問題越來越嚴重,《自然》雜志的這篇評論文章再一次印證了此類問題的嚴重性,最近記錄掠奪性期刊的Beall黑名單突然消失(參考往期文章《Beall黑名單怎么了?》),其背后一定有其深刻原因。

 

不過我們也從這篇文章中看到,在這360本被“釣魚”應聘的期刊中,有120本從期刊引證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白名單”中抽取,被列為優(yōu)質(zhì)出版物的期刊都沒有上當。在此也提醒科研作者們在投稿前一定要仔細認真的對目標期刊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在收到擔當雜志編輯及邀請投稿的信息時,也一定要謹慎認真。

 

查爾斯沃思作者服務,擁有80余年的出版服務經(jīng)驗,查爾斯沃思的英國專家編輯團隊可以為作者推薦符合作者文章的目標期刊,為此如有任何疑問請聯(lián)系我們。

分享給你的同事

推薦閱讀

10種方法有效識別掠奪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