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術(shù)領(lǐng)域,拒稿是經(jīng)常發(fā)生的事情,即便是最偉大的科學家也經(jīng)歷過拒稿的痛苦,如我們在往期文章中就提到的愛因斯坦關(guān)于引力波的論文被拒稿(參見《歷史人物 | 干了這碗論文界的雞湯》)。面對拒稿,作者要么改投,要么嘗試申訴,這兩種選擇哪種更合適呢?
以往我們一般會建議作者改投,不過,申訴一下也未嘗不可,當然,作者要對自己科研結(jié)果足夠自信。并且任何稿件都有申訴的權(quán)利,審稿意見也做不到一定公平。我們知道拒稿的原因主要是因為論文質(zhì)量不佳,但我們也應該知道期刊拒稿也有很大隨機性,由于投稿太多,所以必須要斃掉一部分稿件,這其中難免會有躺槍的。
申訴成功的幾率大嗎?
申訴成功與否都需要作者提供充分的理由,有很多申訴成功的作者,當然也有更多申訴不成功的例子,正是因為申訴成功的幾率比較小,所以作者一般會選擇改投。在成功申訴的例子中,有看到過作者對自己的實驗結(jié)果非常自信,被拒稿后,對評審意見指出錯誤之處,并予以反駁,最終編輯重新找了兩個審稿人,并給出同意發(fā)表的建議,最終成功發(fā)表在目標期刊上。
申訴需要注意什么?
1、申訴過程需要時間,有些編輯甚至都不回復申訴的郵件,所以作者一定要考慮申訴的時間成本。即便申訴成功一般也需要作者對文章進行修改,這個過程也需要時間。
2、要提出足夠充分的理由,對審稿人的建議進行合理的反駁,有理有據(jù)。
3、有些作者的稿件,沒有送審就被編輯直接拒稿了,對于此類拒稿還是建議作者改投吧,申訴成功的幾率實在太低。如果是審稿人拒稿,作者可根據(jù)具體情況作出申訴,編輯可能會作出另找一個審稿人審稿的決定,那么申訴成功的幾率就會大些。